这次要更新一台讨论度很高的热门箱体作业。有些人觉得这台机子装过一次之后不想装第二次,有些人觉得这台主机安装起来很简单,那么实际安装起来到底好不好装,安装过程要注意什么?这篇文章都会给你详细的介绍,这就是2019年的热门ITX箱体来自价格杀手乔思伯的A4。
A4+ITX,玩的就是自虐的过程
A4+ITX有多火?包含李楠今年推荐的2019 十大数码产品也包含了代表产品LOUQE GHOST S1。如果你以A4机箱作为关键词 在tb搜索,甚至会有回到DIY最巅峰时期的感觉,各种设计、玩法。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下各位,选择这个组合更多的就是一个折腾自虐的过程,首先你要准备好钱、时间、更多的耐心,还有放弃更扩展性。
目前A4箱体因为设计取向不同,结构也各不相同,目前主流分类能够准确的通过显卡直插设计还是用延长线转接来区分。乔思伯A4选择的方案是用显卡延长线,从而让显卡竖起来,整机厚度相对更薄一些,而且这样的设计搭配侧透之后,放置桌面可以直接看到你那花了不少钱的显卡。
散热部分其实是A4箱体最大的问题之一,对于散热规格的支持程度基本会决定箱体的大小,乔思伯选择了高规格散热兼容模式,所以它支持240一体式水冷,底部也有完整的两个12cm风扇位,这样的好处就是钢炮级高端配置也能解决散热,带来的问题就是这箱子体积其实更加接近“A3.5”(15.6L),当然放置桌面依旧是非常小巧。
这台机子的机主原定是弄一台高性能主机,然后希望机子尽可能小,同时要有RGB灯光。前期包含乔思伯A4,其实我还列了其它几款箱子给他选择,最后选定乔思伯A4主要考虑兼容性、体积大小及价格都比较符合,因为列举的其它箱子基本都过千,这其实也是乔思伯A4最大的优势,就是保证量产箱级别的设计跟做工,跟不至于太高的价格。因为机主对我的信任,所以整机视觉方案我跟上次的TU150类似,建议了黑金组合,因为我估计这箱子黑色版本搭配适当的颜色会比较有质感,最后整机成品效果也基本验证了我的设计想法。
正面如果不装SSD有点单调,所以我拿自己的RGB SSD装上去示意,实际装机用不到的朋友,可优先考虑这个硬盘架拆掉,露出电源本体,这样视觉会有一个平衡。
开机之后就是桌面性能猛兽,毕竟这15.6L的机子塞下了超频状态的12核24线程CPU及RTX2080SUPER。
配置选择—A、I 两种配置供你参考
首先我再次说下选择这套方案的利弊,如果这样你还依旧选择这样的方案的话,那么就可以接下去看配置选择。
优点:体积相对紧凑、小巧,桌面摆放等级;性能上限不错,散热上限相对常规。
缺点:溢价程度中等,溢价部分主要主板、电源、一体水冷;安装中等难度,要有耐心,10分最难的话,这机子难度差不多7.5分。
AMD版本配置:文章图片装的实际配置就是这样,基本可以搞定游戏同时+直播,选3900X主要预算跟之前9900K一样,多核性能明显比较强;至于3950X主要没现货,而且目前配置已足够,未来机主需要的话自己再升级替换。内存部分是之前留下的,如果选购新机的朋友个人比较推荐AMD平台选择焰光戟这类CJR条,而且ITX可以直接选16Gx2的。
CPU: R9 3900X主板:ROG STRIX X570-I GAMING内存:芝奇皇家戟3200 C14 8GX2SSD:影驰名人堂HOF PRO M.2 PCIe 4.0 500G显卡:索泰RTX2080super玩家力量至尊PGF OC V2机箱:乔思伯A4黑色电源:银欣SFX700-G 附件:YY定制线 散热:九州风神堡垒240EX版+九州风神魔影12cm rgb 75x4
Intel版本配置:intel平台,如果你机子大多数都用在游戏娱乐的话,那么建议选择i7 9700K、KF,便宜1K而且散热压力更小。另外intel版本我写的是无灯光版本配置,所以风扇替换成无灯风扇,包含显卡也是,这样整机安装会更简单一点,而且也节省不少费用。
CPU: i7 9700KF 主板:Z390 ITX 内存:芝奇3200 C14 8GX2SSD:三星970EVO PLUS 512G(特价版)显卡:索泰2080 SUPER OC V2 机箱:乔思伯A4黑色电源:银欣SFX700-G 散热:九州风神堡垒240EX版+ 利民C12X2
装机之前,特别是ITX整机,记得先测试好再装机,避免翻车。
安装过程—真的装一次就不想装第二次?
个人觉得这机子实际安装难度形象点说应该是是装了第一次就不想装第二次,装第二次之后就觉得没什么了。
几个安装注意的地方:
1.这机子一开始安装确实比较繁琐,主要是一些安装位置不熟悉然后导致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电源外面的仓盖,厂商为了兼容2.5寸设备所以保留的设计,实际如果你压根不打算用2.5寸设备的话,那么拆掉最外面的这个架子,走线明显会方便很多。我上面图片示意的都是安装架子的时候拍的,当时导致的问题就是定制的主板线都装不了,最后拆掉之后不管外观还是走线都会好一些。
还有就是,乔思伯这次说明书可以点赞,装机步骤已经非常细致且形象了,新手用户建议按拆装说明操作。
拆了之后配合理线,其实也很好看。
2.显卡安装。按道理乔思伯A4 对于显卡兼容性应该要挺好的,真实的情况兼容是没问题,不过它的显卡固定扣具设计麻烦了点,所以安装要稍微注意。如果你想要安装方便,最好选择不要越肩的卡,显卡扣具那边的螺丝比较好固定。当然如果你像我这套机子选择索泰PGF也不是不能安装,就是麻烦了点。我这边安装的时候实际一开始翻车了下,主要显卡pci档板稍微外扩所以没法完全固定,后面手动内弯矫正了下,就完美安装了。其它普通非越肩卡我试过,还会更简单。
3,水冷与灯光
品牌机箱的好处就是设计贴心,比如乔思伯版A4连水冷走管都给你预留好位置了,所以你的出管方向按我图片这样就好了,不用纠结。但要注意一个容易忽视跟翻车的地方,就是散热器冷头的厚度,乔思伯A4支持CPU区域散热器高度是71mm,我实际作业的适合才发现九州堡垒240EX的冷头高度(72mm)有可能超过导致盖不上侧板。还好实际机箱有点旷量,几乎是刚刚好装上,所以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
因为这机子有RGB灯光要求,所以风扇选择都是灯扇,这也会导致走线更加麻烦,为了走线跟后期灯光控制方便,所以风扇、水冷尽量选统一品牌,这样灯光统一性会比较好,其次就是注意,要么统一12V RGB,要么统一5V RGB,这样用一套连接线跟控制器就可以搞定整机的灯光。
选新版堡垒240EX,除了灯效ok以外,主要还有考虑到自带泄压阀。
3.定制线除了确认颜色以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长度了,这边也是我差点翻车的地方.
关于长度,首先咨询了下做定制线的商家,他们推荐的一套长度,我实测感觉跟我预设走线短了许多,所以手动用皮尺量了下,不过终究因为线材实际粗细、材质不同,最终很难达到预设刚刚好长度的效果。(这玩意其实是定制化属性的,配件不同导致的理想长度也不同,如果你不是自己做线而是找第三方的话,那么还是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宁长勿短,我定制后的线,差点就因为电源仓盖装不了了,还好最后解决。)
我这套定制线长度:主板19cm(含接头长度,我这边走线设计是刚刚好,不过为了方便走线建议+1、2cm);cpu供电 45cm(含接头长度,个人感觉略微长了点,可以减3-5cm左右);显卡供电 45cm(含接头,长了一些,可以减5cm)。数据仅供参考,因为配件不同、走线方式不同,未必适合。千万记得宁长勿短,长了靠走线还是可以弥补的,短了就白花钱了。
搭配的电源选了银欣的SX700-G,这么小一颗SFX电源,有700W的供电输出,确实不容易,为了搞定钢炮配置供电还是不能含糊。
4.理线。如果你对灯光没有要求,然后比较偏好理线干净的话,那么建议你首先风扇选择可以避开rgb型号,少了灯孔线,走线会方便很多;理线其实也是我安装这台机子比较耗时的地方,因为要处理电源线、灯光线等,这个只能靠耐心还有想法解决,个人建议是,你先把风扇线、灯光线,都搞定之后,再走电源线,这样会比较好处理。而灯光线、风扇线,这些,因为长度不同,所以选一个体积小巧连接方便的多口延长集线器(线)还是挺有必要的,我这边就是用风扇、水冷自带的集线器来接近几个风扇的连接。
最后走线建议,个人建议充分的利用底部风扇两边的缝隙来走线跟固定。
显卡线稍微长了一些,不过机箱电源边缘倒是很多固定的地方。
安装完成之后,我个人对乔思伯A4这箱子评价还是很高的,目前希望改进的地方就是增加非侧透跟白色的版本。新版的A4甚至增加了一个前置C口,确实挺不错了,虽然目前同时有3.0A口跟前置C口的主板不多。另外也希望未来会有一个10L左右风冷版本。
黑色箱体虽然实物质感出色,不过对比银色其实是更加不耐脏的,非常容易显指纹、油污,所以装完之后还要用专门的清洁纸来搞定表面指纹,我个人用的是ELECOM液晶清洁纸。
设置优化—超频设置
作为一台小钢炮,这次主板搭配的是来自ROG的STRIX X570-I GAMING。很意外的阿苏西这次对X570格外照顾,ITX版型同时发布了两款(大厂就是不一样),其中STRIX X570-I GAMING可以说是适用性更佳的“性价比版本”,而安装兼容性甚至比更顶级的C8I要好,两者供电一样都是并联8+2,对于超频还有pcie4.0我都比较关心。
实测搭配3900X来看,超频肯加压,这u是可以到4.4,不过电压个人觉得偏高,满载散热压力过大(过百),所以后面平衡温度选了4.35G 1.325v,电压温度都比较好看。内存部分搭配机主自选的芝奇皇家戟C14,超频优化目标还是3800 C16 ,实际超频性能跟温度都达到了一个均衡点。
发光指示音频口挺有意思,没做成一体挡板估计跟散热片设计有关
正面跟背面各有一个M.2插槽。正面因为AMD平台布局、X570发热灯问题,所以设计还是很复杂的,确实不负ROG之名。
搭配的芝奇皇家戟,上限4000+,到这边主要就是当3800用,然后优化小参跟灯光了。
性能测试—不负钢炮之名
虽然已经让出性能宝座,不过3900X超频之后的性能还是非常彪悍的,而且测试过程对240水冷压力不至于太大,基本都可以控制在90℃以内。
理论性能部分,R15过3400CB、R20过7700CB,内存延迟也优化到了66ns。除了内存性能,其它都超过同价位的9900K,基本上这台机子的性能可以一台搞定同时直播+游戏了。
V-RAY CPU跟显卡的渲染速度
corona渲染时间已经接近1分钟
blender benckmark 跑到10分钟以内,对比9900K优势明显。
X570的最佳搭配 PCIe 4.0 SSD。这边搭配了影驰名人堂HOF PRO M.2 PCIe 4.0 500G,也是目前市面头一批 PCIe 4.0 SSD。
实测成绩如下,跑分确实很惊人,当然目前个人觉得 PCIe 4.0 SSD的实际意义,可能更加适合用于制作视频剪辑的朋友,基本能做到随意拉进度实时预览,这点提升是比较有感知价值的。
温度部分我也着重关注了下,这机子SSD部分实际安装是用的是主板自带的散热器(正面),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读写状态下最高温度大概在65℃左右,待机使用状态大概在51℃左右,整个实际装箱测试过程并没有因为温度导致掉速。
游戏测试—搭配144Hz小金刚
显卡部分因为灯光要求所以搭配了RTX2080super玩家力量至尊PGF,除了灯光效果一如既往的惊艳以外,更重要还是实际性能了。毕竟是卡皇,所以我这边也简单超频了下再测试,在未解bios的情况下,这卡核心频率可以+100Mhz算比较常规,显存频率比较夸张可以+1300MHz稳定。
这是目前NVIDIA官方针对一些竞技游戏(CS:GO、OW、彩虹六号、APEX、TSI、堡垒之夜)的一个现有产品性能天梯示意,都是1080P分辨率,然后看不同卡大概能够达到的一个性能表现参考。硬核玩家也可以简单参考下,主要注意144、240 FPS两条线,看了下2080S性价比算不错,所以最近我装的三四台机子机主都是自选这卡。
实测显卡理论性能如下
这台机子主要用途就是游戏娱乐,所以搭配测试的显示器选了目前热门的游戏显示器新版K7B小金刚:明基EX2780Q。
除了一样2K分辨率、IPS广色域、支持HDR,明基这台对比其它小金刚有啥不一样的区别?首先,价格更贵,而价格更贵之后也带来了更好的设计。之前可能因为试水性质,所以各家小金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简陋”,模具相比大金刚来说更加粗糙,明基这款小金刚相当于豪华版,支持口碑好评功能智慧调光,内置一套2.1“音响”(2W x 2+5W低音,实际效果确实不错)、全功能Type-C口、更好的外观模具,甚至还附带一个遥控,实际整机的表现确实可以挑战大金刚级的游戏显示器了。
因为显示器2K分辨率+144Hz刷新的缘故,所以这次不测试4K,而是主打高画质高刷新的条件,所有的游戏没特殊说明的,都是2K分辨率+最高画质,看能达到怎样的帧数,顺带结合显示器看下能轻松实现怎样的画面效果。
“控制”2K最高画质开启RTX、DLSS情况下,平均帧92帧;
“地铁 离去”:最高画质开启RTX、DLSS,平均帧67,不亏是机能杀手,关闭RTX我记得可以跑到100+。
“战地5”,最高画质开启RTX、DSLL之后平均帧74帧
刺客信条奥德赛 最高画质平均63帧,之前刚好测试过未超频的2080S,大概58帧。
极限竞速4 最高画质过百
古墓丽影暗影跑了两个模式,一个是RTXDLSS开启,平均83帧,关闭的话则变为73帧,这边主要还是DLSS的效果。
守望先锋跟绝地求生最高画质平均帧都过百,适当优化基本刚好都能够完全满足2K 144刷新率显示器的帧数需求。
散热效果—散热要注意的地方
按设计跟体积来看,乔思伯A4的散热上限应该是挺高的了,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
首先,如果你的配置是中等级别的配置,比如cpu i7、r7,显卡2060、2070、5700这级别的配置,风扇装满基本是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散热问题;
如果你是i9、r9+2080甚至2080ti的顶配钢炮,就要注意cpu频率电压设置比较合理(不超频,或超频后电压尽量不超过1.35),CPU部分满载压制也能搞定的;显卡部分前面装机部分也说了,目前因为玻璃侧板无开孔,所以要注意显卡厚度不宜选太厚的卡,避免间隙太小影响显卡进风。目前实测跟看到其它人的反馈,基本都是CPU单烤其实还好,显卡单烤或者双烤,非常容易导致整机升温,当然目前我搭配rtx2080s超频封箱的情况下,显卡依旧是可以压制在七十几摄氏度。未来就希望乔思伯可以针对性推出非侧透的开孔侧板供选购,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缓解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由极果见习体验师Tiger5G原创